本周一(10月22日),沙特石油部长称,沙特将很快从产量1070万桶的现有水平上增产30万桶,并且今后还有能力再增产至130万桶,达到每天1200万桶的产量。
原本因为卡舒吉案引发的美国与沙特交恶可能带动油价反弹的这只"黑天鹅",一周之后却以沙特承诺增产向美国递交的一纸"投名状"而告一段落。
受此影响,在周二(10月23日)亚洲盘开盘初时,油价就呈一路跌势,并在收盘时(WTI)油价下跌了近3美元(2.93美元)跌至66.43美元。
随着油价的一路下滑,美国能源版块集体重挫。午盘时,其中埃克森美孚下跌了2.8%、康菲石油下跌了4.7%、雪佛龙下跌了4%,并开始引发了全球资产的雪崩效应。美国三大股指与股市集体下挫。同期,黄金价格却达到近三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。
这次,由于油价的率先引跌,开启了全球资产疯狂的避险冲动。
当下,关键的问题是,因为沙特承诺增产而引发的油价大跌是否会改变今后的油价走势?这一问题不但影响到对今后油价走势的判断,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全球资产走向的判断。
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:其一,沙特的增产是否能使全球的石油供求关系逆转?
其二,影响油价的原因真的是因为伊朗被制裁后形成的"伊朗供应缺口"吗?
用数据证明观点,以历史推演未来。这是我们分析以上问题的依据。
首先,当前的全球供求关系是基本均衡的。前半年的供求数据表明,全球石油供应量为(每日)9871万桶,同期,需求量为9900万捅,供需两者之间仅有30万桶的缺口。
按照当前这样的供需基础判断,如果伊朗出口可能从250万捅减至100万捅之后所形成的百万桶的缺口,不过恰好是被沙特的增产弥补了而己,根本谈不上因沙特增产而改变全球的供求关系。
另外,即便是没有沙特的这纸"投名状",沙特不去承诺增产,那么,因伊朗出口减少所形成的100万桶缺口,对全球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仅仅形成了1%的缺口值。在任何一种商品中,供需缺口仅有1%,这是一个多么均衡的供需关系啊!
以年度统计来看,全球石油供需关系盈缺值长期以来处在1%至3%范围内,这点差异性是不支持年度油价升跌幅度平均在20%有时甚至是50%以上波动的。当今,供求数据变化对油价的影响更多是体现在对市场情绪的冲击方面。
但是,在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均衡的前提下,由于一时一地供需数据变化引起的情绪波动,对
油价形成的影响是短暂的,油价的长期趋势不会因为这些供需数据的一时一地的变化而改变。因此,无论是沙特的增产或者是伊朗的出口减少,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相对均衡的供求关系。当然,也不会因为当下沙特承诺增产而改变油价的长期走势。
今后,能够影响油价的因素不是伊朗被制裁后的"伊朗供应缺口"问题,而是伊朗被制裁后作出的反制程度。
从历史情景看,前几年在西方多国对伊朗制裁之后,对油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伊朗与西方的地缘冲突方面。如,2011年底前后的3个月时间内,因霍尔木兹海峽紧张、对石油禁运博弈、与西方外交冲突的等(新闻)事件,造成了10个交易日油价波动,油价累计溢价了大约12美元。
以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情景看,在伊朗被第二轮制裁后,伊朗不会选择平静。为了对还剩下的少量出口石油莸得个个好收益,为了在外交上达到必要的政治目的,伊朗在地缘政治上仍然会频频出手制造事端。油价脉中式的波动还将频频呈现,伊朗对被制裁之后所做出的反制程度才是今后油价动荡的主要因素。
此外,还应该看到,当下的沙特增产只不过是一句承诺、一种姿态而已。今后,沙特是否能够真正履行所表态的增产幅度?仍然还有不确定性,这将取决于今后在卡舒吉案件上美国的态度。
假如,土耳其继续紧追不放,又曝出骇人听闻的猛料来,特朗普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,对沙特的制裁还能够象今天这样"大度"吗?相应的,沙特是否还能克制住自己不会拿起石油武器进行对抗的冲动?这也是今后沙特是否真能增产的变数,也许油价还会因此而再动荡。。
对沙特的增产履行的真实性还需要再看看。